土地对农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民对土地享有( )。
A.使用权
B.转让权
C.所有权
D.所有权和使用权
2007年,我国农业增产增效取得了重大成绩。粮食总产超过10000亿斤,达到10030亿斤,连续4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这在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首次。农民增收渠道呈现多元化,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协调性明显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持续增收取得重大成效。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
A.2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B.3000元,增幅超过200元
C.4000元,增幅超过300元
D.5000元,增幅超过100元
下列关于气候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全球变暖
B.地球大气对流层的气温呈上冷下热的状态
C.台风、沙尘暴和泥石流均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
D.梅雨发生季节正是我国梅子的黄熟季节
我国的地势是(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西北走
D.西高东低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指出,要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把思想放开,目光放远,积极推动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 )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A.“经济战略”
B.“一轴两翼”
C.“自由贸易”
D.“加工物流”
1.答案:
解析: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归全民所有,个人不享有所有权,因此排除C、D,因为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度,所以个体不享有转让权。因此只有A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知识拓展:《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城市、城镇土地所有权属国家所有,但已经划拨或转让的地块土地在一定时间内划拨或转让的单位和个人有按规定使用的权利,也就是说该地块已由国家以划拨或转让的形式提供给某单位和个人使用后,在划拨或转让的规定时间内,只要在不改变该地块申请时的用途,该地块所有权属于国家,但使用权属于该单位或个人,如果国家要收回其使用权就必须按规定给予补偿。 农村土地原则上以村为集体单位所有,这里包含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承包期内农民个人享有耕种权和收益权。 宅基地、自留地应属农民家庭或个人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不像城镇土地有产权证,它是由批准产生的使用权,宅基地、自留地一般由村委会审批,一经审批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会轻易变更,拥有继承权的子女可以继承。>>
2.答案:
解析: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改善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平均每年增长7.1%。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全新特点:一是以农业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二是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三是现金纯收入比重不断增长。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解析: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为干旱、洪涝、台风、暴雨、冰雹等,泥石流不属于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C项表述有误。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解析:
我国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西南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海拔500米以下,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西高东低
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这样的地势使大河东流,两大阶梯交界处,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可利用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这样的地势还有利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空气进入我国内陆,地势逐渐抬升、有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我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我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作物产量等均居世界首位。
5.答案:
解析:
2006年7月,在第一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首次提出了泛北部湾概念,倡议促进泛北部湾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一轴是指从南宁到新加坡经济走廊,它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的公路为载体,把6个国家、9个城市串联在了一起。两翼中的一翼,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以澜沧江、湄公河为载体,涵盖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六个国家。两翼的另外一翼,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以海洋为载体,包括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和菲律宾。故本题选B。